环保百科
当前位置:首页>>新闻资讯>>环保百科 医疗污水处理过程中,如何确保水质安全卫生

医疗污水处理过程中,如何确保水质安全卫生

发布时间:2025-05-09

在医疗污水处理过程中,确保水质安全卫生是核心目标,在考虑处理工艺上,具体技术路径与实施要点如下:

一、源头分类与预处理:切断污染扩散链

分质分流收集

传染病房/特殊科室:单独设置污水管道,避免与普通医疗污水混流。例如,结核病区污水需通过独立管网进入预消毒池,采用次氯酸钠预消毒(接触时间≥1.5h,余氯≥6.5mg/L)。

高浓度污染源:手术室、检验科废水需通过密闭容器单独收集,预处理去除化学药剂(如甲醛、重金属)后再进入系统。例如,含汞废水需用硫代硫酸钠沉淀法处理,汞浓度降至≤0.05mg/L。

格栅与沉淀池优化

机械格栅:孔径≤5mm,拦截棉签、纱布等大颗粒固体,避免后续管道堵塞。

化粪池/调节池:停留时间≥48h,降低有机负荷波动,并设置曝气搅拌装置防止污泥沉积。

二、核心处理工艺:精准降解污染物

生物处理强化

接触氧化法:填料填充率≥70%,DO≥2mg/L,确保COD去除率≥85%,氨氮去除率≥80%。

MBR工艺:膜通量≤15L/(m2·h),跨膜压差≤30kPa,保障出水悬浮物≤5mg/L,大肠菌群数≤100MPN/L。

化学协同处理

芬顿氧化:Fe2+/H2O2摩尔比1:10,pH=3~4,去除难降解有机物(如抗生素残留),COD去除率提升20%~30%。

活性炭吸附:针对高浓度有机废水(如肿瘤科化疗废水),碘值≥800mg/g的椰壳活性炭吸附饱和后需再生或焚烧处理。

三、风险管控与应急响应

应急池与备用设备

应急池容量:≥日均处理量的30%,设置液位报警和自动切换阀门,防止污水外溢。

备用消毒装置:配备移动式二氧化氯发生器或紫外线消毒车,在主设备故障时4小时内启用。

人员防护与培训

防护等级:接触污水人员需穿戴防化服、正压式呼吸器,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(每半年1次)。

应急演练:每季度开展1次,模拟消毒剂泄漏、设备停电等场景,演练响应时间≤30分钟。

四、合规性验证与持续改进

排放标准比对

传染病医院:执行《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》(GB18466-2005)表1标准,COD≤60mg/L,BOD≤20mg/L。

综合医院:表2标准放宽至COD≤250mg/L,但需满足地方更严标准(如北京、上海要求COD≤120mg/L)。

技术迭代与升级

膜污染控制:MBR膜组件每3年更换一次,采用反冲洗+化学清洗联合维护,通量恢复率≥90%。

消毒副产物控制:优化氯消毒工艺,控制三氯甲烷生成量≤0.06mg/L,采用活性炭吸附或臭氧氧化副产物。

0
在线咨询
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热门产品 联系我们
『最新内容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