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以前,开办养殖场远没有现在这样麻烦,所需要的审批流程也没有现在这样繁琐,因此养殖场四处开花,造成了环境的破坏。现如今,环保政策相继出台,要求养殖场必须满足各项环保要求,否则将面临严厉的处罚。
养殖业和环保曾经也存在过难以调和的局面,具体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。
政策上:前几年,我们会经常看到环保部门对养殖场作出一刀切、拆除和搬离等强硬措施。有的地方为了治理当地环境,甚至发出“禁养令”,将养殖业拒之门外。比如山西临汾的一家养殖场因为没有做好除臭措施,接到环保部门的整改通知书,要求停产,并限期搬离。
经济上:以前一些养殖场主环保意识不足,无视环保问题的情况很多,加之养殖场资金压力大,就降低了环保方面的资金投入,这种情况在农村尤为明显。
经验上:先前的养殖场主并无太多的养殖经验,获取养殖技术的渠道也比较单一,在处理养殖场环保的方式上比较落后,不够环保。
以前养殖场环保技术不足环保意识较差造成环境污染
种种原因,让养殖业和环保这两个词慢慢地分开,造成环境被污染的局面。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,科技的进步,养殖业和环保这一对“冤家”在以上三个方面也慢慢走向了融合。
政策上:环保部门对于养殖场的态度从强硬变为柔和。去年6月,生态环境部、农业农村部召开视频会,会上指出:对于养殖业环保问题,取消超出法律法规的禁养规定和超划的禁养区,对一刀切行为,发现一起,查处一起。
对确需关闭搬迁的养殖场户,也要给予合理过渡期,严格禁止“一律关停”“先停再说”“以清理代替治理”等简单粗暴行为和敷衍应对做法。
经济上:养殖行业近年受到国家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,在补贴补助、养殖用地、保险、贷款贴息和运输等方面都给予了养殖户有力的支撑,这些措施可以缓解养殖场资金压力,使其环保方面投入更多资金,以达到环保政策要求。
经验上:网络技术的发展让养殖户随时可以接触到更多更先进的环保技术,比如采取异位发酵技术处理禽畜粪污,使用生物除臭剂去除养殖场臭味等。同时网络还可以让养殖户及时了解新的环保政策,从而帮助养殖户在环保道路上少走弯路,助力养殖场更好发展。
政策、资金与技术扶持,养殖场走向绿色发展道路
养殖和环保从不是也不应该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,只有环保政策越来越人性化,养殖业越来越科学化,这两者才能融在一起,达到共赢的局面。